欢迎您访问榆林市统计局官网!  今天是

 |  无障碍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公告资讯  >  统计分析
戮力同心克时艰,奋发进取谱新篇
文章来源:     浏览量: 3691   发表时间: 2020-10-21 15:17:24.0
打印本文

——榆林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已转入常态化防控的国内疫情、仍在持续蔓延的全球疫情、更趋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风险挑战不断加剧的经济运行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各项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发展信心,按照“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守好底线”原则,戮力同心、共克时艰,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各类支持政策落实成效突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双胜利”。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经济运行呈现增长平稳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秩序基本正常化,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点

(一)经济总量增速平稳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市地区生产总值2838.08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与上半年持平,较一季度提升1.0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5、4.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91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2.1、7.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63.95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半年、一季度回落2.1、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75.22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3.2、10.2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平稳向好

前三季度随着疫情、旱情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逐步减弱,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和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基本实现正常化。同时,在各项救灾、减灾措施作用下,通过及时补种、换种,最大程度弥补了农业生产前期的损失,主要秋粮作物总体长势趋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平稳向好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87.03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2.17.4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04.64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1.8和7.1个百分点。全市设施农业、蔬菜、水果长势较好,量价齐升,蔬菜产量98.08万吨,同比增长5.6%,水果产量34.97万吨,同比增长4.0%。全市畜牧业补栏加快,出栏增长,畜禽产品内需外销明显转好。其中,家禽、牛生猪、羊存栏同比分别增长4.0%、0.8%0.1%、0.5%;家禽牛、羊出栏同比分别增长0.6%12.8%、27.5%

(三)工业经济保持增长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306.82亿元,同比下降4.6%;增加值同比增长8.0%。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完成产值1934.34亿元,同比下降3.4%;制造业完成产值975.31亿元,同比下降1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396.95亿元,同比增长7.6%。

从能源和非能源看,全市规上能源工业企业产值2668.44亿元,同比下降3.6%;非能源工业产值638.16亿元,同比下降8.3%,降幅较1-8月份、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2.1、2.2、2.5个百分点。能源工业与非能源工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80.7%、19.3%。

从主要能化产品产量看,全市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0种产品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油、焦炭等15种能源产品及能源初级制品中9种产品保持增长;聚烯烃、精甲醇等9种化工产品中4种产品保持增长;镁、铝、铁合金、口罩、盐等12种其他产品中7种产品保持增长。重点产品中,原煤产量37642.64万吨,同比增长14.8%;洗煤产量4439.97万吨,同比增长1.4%。原油产量775.81万吨,同比下降2.6%。原油加工量309.57万吨,同比增长13.8%。天然气产量152.6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8%。发电量907.42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4.5%。

(四)服务业实现稳步复苏

前三季度,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75.22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3.2、10.2个百分点;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较上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同比下降5.2%,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5.3、12.2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同比下降21.1%,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7.6、23.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同比下降7.6%,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1.9、23.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9%;金融业、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3.0%、5.7%、2.3%,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较上半年均提升0.8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分别提升1.7、0.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较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6%,较1-7月份略有回落。

(五)消费市场走势不断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53亿元,同比下降11.2%,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3.0、12.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1.39亿元,同比下降11.4%,降幅较1-8月份、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0.2、2.4、9.6个百分点。

从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1.82亿元,同比下降11.6%,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3.1、14.3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8.71亿元,同比下降10.2%,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4.5、9.9个百分点。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46.26亿元,同比下降27.6%,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8.8、12.0个百分点;商品零售394.27亿元,同比下降8.8%,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2.0、13.0个百分点。

从流通领域看,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3.6%,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5.0、7.3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同比下降6.5%,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5.4、14.8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2.6%,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15.3、31.2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2.9%,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8.1、29.6个百分点。

(六)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较1-8月份、上半年分别回落2.3、5.1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看,全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占比为6.6:54.1:39.3,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投资同比增长103.9%;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投资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投资同比增长4.6%。

从重点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3.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1.3%);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2%。公共服务领域投资高速增长。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46.0%,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同比增长181.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较好,同比增长22.5%,增速较1-8月份、上半年分别提升2.9、10.4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42.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7%;商品房销售额97.14亿元,同比增长18.5%。

(七)对外贸易大幅提升

1-8月份,全市进出口总值65546万元,同比增长33.3%,增速较1-7月份、上半年分别提升14.2、3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0769万元,同比增长15.8%,增速较1-7月份、上半年分别提升8.1、18.2个百分点;进口14777万元,同比增长178.1%,增速较1-7月份、上半年分别提升68.4、140.3百分点。

(八)财政收支持续改善

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661.09亿元,同比下降7.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0.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278.92亿元,同比下降9.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3个百分点,其中各项税收235.40亿元,同比下降11.0%。完成财政支出453.27亿元,同比下降14.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6.0个百分点。

(九)居民消费价格涨势回落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4%,较1-8月份、上半年分别回落0.1、0.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1-9月份全国、全省0.1、0.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1.4%,衣着类下降2.7%,居住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9%,医疗保健类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9%。在食品烟酒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4%,菜类价格上涨9.6%,蛋类价格下降2.3%;畜肉类价格涨幅最大,上涨达48.0%。

(十)先行指标形势较好

1.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止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45.00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较8月末、上半年分别提升1.4、1.2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63.43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8月末、上半年分别提升3.2个、1.8百分点。人民币各项存贷款比率不断提高,较8月末、7月末、上半年分别提高0.4、0.6、0.6个百分点。

2.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248.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增速较1-8月份、上半年分别提升1.7、3.9个百分点;9当月全社会用电量30.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0%。其中,工业用电量201.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增速较1-8月份、上半年分别提升2.1、4.2个百分点;9月当月工业用电量25.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0%

3.公路、铁路客货运增速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公路客货运周转量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1%,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5.2、20.7个百分点;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6.1%,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5.7、6.1个百分点;航空客货运周转量同比下降42.2%,降幅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5.5、3.5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持续叠加的工业稳增长压力造成全市经济稳增长压力不断加大。煤炭是榆林工业的基本盘,工业是榆林经济的基本盘。首先,去年“1.12”矿难造成上年煤炭基数较高。其次,受煤炭产能限制的影响,煤炭产量上涨受限。综合以上因素,加之疫情的影响,我市工业增加值增长将逐渐放缓,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压力将不断叠加,从而导致我市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不断加大。

2.非能源工业仍呈负增长态势,部分企业生存压力较大。今年以来,主要受疫情、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和下游市场需求萎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生存压力较大,全市非能源工业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1-9月份规模以上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在疫情影响全面消退、化工市场需求回暖、产品价格回稳之前,非能源工业负增长趋势短期内很难扭转,企业生存的压力依然会较大。

3.零星散发病例造成消费热情波动,全面恢复消费市场活力的周期仍然较长。疫情造成的消费抑制,导致前期欠账太多,回补乏力,加之入秋以来,零星散发的疫情病例造成消费者心理再度恐慌,导致消费积极性和欲望出现暂时性下滑和波动。因此全面恢复消费市场活力仍需较长时间,即使后期在各种利好政策刺激下消费市场有可能出现强劲反弹,然而弥补欠账和改变消费热情不高的现状需要的时间也不会短,造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三、对策建议

1.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确保榆林经济平稳增长立足实际扬长补短,盯关键,抓重点,在安全生产、环保达标的前提下,全面抓好工业稳增长各项工作,重点抓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能源工业稳增长政策的落实,确保工业经济、全市经济平稳增长。一要稳定煤炭产量。稳定释放产能,提高煤炭产量,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二要增电、扩油气产能。不断提高电厂发电效率,增加发电量,同时加大电量上网外销;增加新开采油气井计划,提高申报效率和批准率,扩大油气产能储备,对已审批、开工的油气井加快建设,确保原油、天然气和原油加工产量的持续增长。三要以延伸煤炭产业链为重点,不断提升非能源工业产能,增强产供销保障,助力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脱困。首先,不断提升非能工业产能,稳定生产链、供应链。当前,我市工业仍以资源产品和初级化工产品输出为主,需要不断增加煤炭下游产业类别,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重点抓好以化学原料制品制造、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为代表的非能源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通过研发和技改不断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效率,以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新产品为推动力,加速释放非能工业优质产能,全面延长非能工业生产链、供应链,并不断引向深入,不断增强非能工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其次,努力畅通销售链,确保产供销稳定顺畅,助力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正常化。积极为企业搭建各类产品展销平台,鼓励企业创新和改进营销模式,帮助企业畅通销路,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促进产销衔接,同时持续加大市级促销奖励力度,充分调动企业产销积极性,助力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实现自我脱困,尽快恢复生产力。再次,狠抓政策落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加大对各项减税降费、财政补贴及其他支持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策能落地见实效,真正能为当前经营困难的非能企业减轻生存压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最后,大力发展非能工业其他行业。如,装备制造、智能制造、镁铝精深加工、现代医药生产等。

2.全力抓好秋粮生产、盘活服务业,促进榆林经济健康发展一要全力抓好秋粮生产。因为秋粮是确保我市全年农业发展成效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在四季度采取切实有力、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抓好秋粮生产,力争实现秋粮不减产,确保农业基本盘的稳定。二要全力盘活服务业发展活力。积极为服务业企业纾困解难。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减轻流通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动服务业恢复生产力和发展活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快恢复正常化的企业经营,尽快摆脱经营困境,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扭亏为盈目标,努力实现服务业企稳回升,为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重点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领的新型消费,全面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充分发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作用。一要着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消费升级,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更好地发挥传统消费主体作用,政策引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鼓励企业通过网络促销带动实地消费,促进消费回补,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二要全力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型消费,增强新型消费带动力,对冲疫情影响。建议加大与新型消费相关的,如互联网、智能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造新型消费的良好环境;加大支持新型消费的政策力度。

4.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落细各项纾困惠企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有针对性实施差异化的行业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工、生产、销售、效益等实际困难。

5.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稳增长目标,全面监测县市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时刻紧盯数据动态,针对经济运行中发现的苗头性、趋势性和偏离目标任务等问题,及时做好分析研究和监测预警,并透过数据反映推动经济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成效,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措施,为党委政府准确判断形势、科学决策和适时调整政策的着力点提供优质统计服务,确保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稳步增长,重点区域平稳运行,推动全市经济发展顺利达标。

 

 

榆林市统计局综合科

                        撰稿:白新富

                       2020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