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统计局2019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9-07-31 00:00:00 信息来源: 字号:【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榆林统计机构恢复成立40周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统计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统计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既要抢抓发展机遇,又要妥善应对挑战,奋力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

全年工作思路: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落实中央关于统计改革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统计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安排部署,按照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以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主线,以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为抓手,全力做好“四经普”数据开发,认真做好各项统计监测,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统计体系,为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大目标”、落实“两个更大”要求、谱写榆林追赶超越新新篇章提供坚强统计保障。

一、聚焦依法治统,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

1.全面贯彻落实中省统计改革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作出39次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韩正副总理多次就做好新形势下统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先后出台《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等7个文件。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全面贯彻中央关于统计改革决策部署,坚持不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持之以恒抓好中、省重大统计改革文件的再学习、再深化、再提高、再普及、再领会、再认识,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领会精神实质、掌握主要内容,增强抓好贯彻落实的主动性、自觉性。

2.健全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管控机制。220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山东省寿光市统计数据造假,国家统计局《关于山西朔州市应县重大统计违纪违法案件责任追究情况的通报》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泾阳县和铜川市王益区统计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为镜戒,充分认识“数字造假”和“以数谋私”的危害,自觉抵制“数据造假、以数谋私”行为,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压实各县市区、各部门数据质量的主体责任。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加强数据关联审核、前置审核等,持续提升源头数据质量。全面梳理各专业统计数据质量监管制度,规范各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流程,进一步健全公开透明的“阳光评估”,增强评估工作的科学性。

3.继续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要围绕“四经普”及工业、建筑业、贸易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大统计“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力度,及时通报统计违法典型案件,对统计严重失信企业进行公示,并向“信用陕西”网站和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报送结果,进行联合惩戒,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

4.持续强化统计普法宣传。继续推动统计法进党校。以中央《意见》《办法》《规定》和《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为重点,以“统计开放日”为载体,加强对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全体统计工作人员、统计调查对象的普法宣传和培训。

二、聚焦摸清家底,做好大型普查工作。

1.全面做好“三农普”成果开发应用。各县市区要及时发布“三农普”公报。要围绕农普数据深入、系统地分析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努力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我市“三农”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要根据普查结果,做好常规统计历史数据的修订、衔接工作,让普查数据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2.认真做好“四经普”数据发布及应用。及时发布《榆林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积极利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探索建立与各相关部门共享的基本单位名录日常更新维护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围绕普查数据,深入开展专题分析研究,充分展示经济普查工作成果,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力度的普查分析成果,最大限度发挥普查数据的作用和价值。

3.积极做好“七人普”前期筹备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要求,及时从经费、组织、人员等方面落实好前期工作部署,及时组织开展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推算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试点工作。

三、聚焦追赶超越,开展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

1.持续完善“四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四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新亮点。统计部门必须顺应时势,深刻领会“四新”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四新”基本特征,持续完善我市“四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及时跟踪“四新”发展动态,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新发展、服务新常态,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管理服务。

2.不断优化“六大千亿产业”统计监测体系。榆林为实现“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建设目标,市委市政府已出台了高端能化基地建设“1+3”规划,启动了编制重点园区“五个一体化”发展规划等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作为统计部门一定不能袖手旁观,要不断优化“六大千亿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准确掌握六大千亿元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趋势,为榆林做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建设目标提供统计数据支持。

3.做好营商环境统计监测评价,开展第三方评估。2018年我市营商环境在全省排名中大幅提升,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各县市区要彻底解决样本企业不足问题。同时要按照监测指标变动和数据上报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扩大监测领域,细化监测内容,改进监测手段。规范开展第三方评估,客观公正的反映我市真实情况。要对2018年县域营商环境监测结果深入分析,认真找差距、寻原因、促改革,尽力扬长避短,全面助推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4.努力提升社情民意调查应用水平。把社情民意调查作为统计服务的重要窗口,关注百姓生活,征集百姓诉求,开展多层次社情民意调查。要充分发挥民调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融合运用多种调查方式,不断拓宽调查业务范围。围绕省考、市考工作以及追赶超越季度点评工作,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开展榆林市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围绕经济运行,开展企业景气和消费信心调查。把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民生事项的民意调查产品做精、做细、做活,推动“互联网+调查”、“互联网+评议”,进一步强化12340品牌宣传,扩大社会民众影响力,更好地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四、聚焦核准算精,抓好统计核算改革。

1.全力跟进三项重点核算改革。一是扎实推进全市、区县GDP统一核算改革。2019年是统一核算改革落实年,适时开展分区县统一核算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为在2019年四季度各区县与全市同步开展GDP统一核算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全省统一安排部署,持续推进地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三是加强与国资、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全省统一安排部署,推进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

2.持续深化专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组织开展服务业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统计调查,强化人口动态统计监测,创新完善能耗核算方法制度,加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测算评估工作。按照国家、省统计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并重统计改革。

五、聚焦应统尽统,深耕重点领域统计调查。

1.继续扎实开展“破难查漏”专项行动。“破难查漏”专项行动是由凯盈市长亲自包抓的一项工作。我们要继续开阔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做好“五件事”:一是协调解决大型企业在榆注册法人企业;二是协商解决大型煤炭生产运销分离;三是加强跟踪管理各行业在榆注册,异地经营的大型企业。四是督促试生产企业生产运营稳定后,尽快正式投产。五是继续推进265户单位有效入统。

2.继续发布企业分行业排行榜。为增强大型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激励引领更多企业创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开辟新境界、为榆林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产业发展、强化城市功能、拉动就业创业、扩张经济总量打造新引擎。我局联合发改、税务等19个部门,根据2018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对榆林市民营企业100强、工业企业100强等8大类360户企业进行排序授牌,对所有在库“四上”企业进行认定授牌。预计于8月上旬举办授牌仪式。

3.拓宽重点领域统计调查。拓宽开展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监测工作。开展物流重点企业监测工作,及时反映我市物流运行状况,选定物流企业、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的重点企业作为物流发展运行景气指数的调查对象。开展“榆林市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R&D)统计工作专项”课题研究,整理发布全市研发费用相关数据。

六、聚焦夯基固本,提高统计基础能力。

统计基层基础,是统计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是发挥统计职能的必然需要。我们一定要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确保认识再增强、标准再提高、措施再强化、亮点再显现。

1.加快推进县镇统计基础建设。要突出解决县区尤其是乡镇统计基础薄弱、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确保县、镇两级统计机构在人员、软硬件环境等方面规范达标。比如健全规章制度,为统计工作提供保障;争取领导重视,努力提升统计工作地位;加强统计业务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同时,各县市区要夯实主体责任,督促辖区规上企业尽快建立完善统计台帐,进一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2.抓好“五上”企业培育入库。严格执行“先进库、再出数”和“逢进必查”制度,及时更新维护基本单位名录库,定期对在库企业和新入库企业开展实地核查,确保入库企业信息资料真实准确。各县市区要继续做好对部门 “五上”企业入库指导,推动“五上”企业入库再取新成绩。

3.扎实做好部门统计工作。要严格按照中央《意见》《办法》《规定》等文件精神,强化部门统计工作责任,提高部门统计数据质量,扎实做好部门统计业务培训。建立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提高部门统计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部门合作与数据共享。

七、聚焦需求导向,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统计工作的本质是服务。全市统计干部要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载体,当好经济监测的“侦察兵”,经济决策的“智囊团”,数据发布的“信息员”,坚决做到“六个转变”,实现高质量服务。

1.强化经济形势研判和监测预警。坚持创新理念、开放思维,跳出统计看数据、跳出数据看问题,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内涵、有力度的调研报告。要围绕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热点难点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研究,以统计视角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准确判断形势、科学决策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2.打造统计精品。继续完善《统计提要本》《县域经济排行榜》《榆林统计》等十余种统计服务品牌产品。重点打造横向对比的“精品”,为全市比学赶超服务。开展“建国70周年”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对比分析,编发《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开展“升级版”城市比较,围绕陕甘宁蒙晋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能源化工一流城市、生态文明城市、资源型转型升级城市、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等多个维度,开展“5+X”城市对比,建立省内各地市、资源型城市等各类城市历史数据对比台账,为全市追赶超越提供数据服务。

3.做优“一抖两站三微”。把统计抖音、门户网站、统计内网、微信、微博和微官网作为统计服务的重要载体,坚持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聚焦社会热点和党政领导关注点,建立定期统计解读制度,将数据发布和数据解读并重,统计分析、统计调查与统计重大改革、重点工作发布并重,统计业务与统计文化宣传并重,增强统计自信,放大统计“声音”。开展“建国70周年”、“西部大开发20周年”、“统计开放日”、“统计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全面升级改版门户网。建立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与舆情处置机制,更加有效引导社会理性预期,为榆林城市形象宣传贡献统计力量。

八、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以刀刃向内的革新勇气,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从严治统、从实统计之中,加快构建现代化统计体系,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忠诚、务实担当、清正廉洁的统计铁军。

1.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整治不敬畏、不在乎、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行为,推动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2.真抓实干敢担当。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要把心思放在“干实事”上,把作风转到“快干事”上,把能力用在“干成事”上,把责任体现在“敢担当”上,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特别是县区新上任的各位局长、局系统新提拔的各位干部,务必要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保持争先进位的使命感,保持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争取做到“三个尽快”、争当“四个表率”,争做下半年榆林实现追赶超越的“排头兵”。

3.驰而不息改作风。大兴学习调查研究之风,增强“八种本领”,锤炼“五个过硬”,扎实开展统计“破难查漏”专项行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努力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严查“四风”变异问题,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过硬的作风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榆林提供数据保障。

4.从严治党管干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韧劲,坚定不移将统计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狠抓巡视整改和“以案促改”,严明党章党规党纪,以整改堵漏洞,以治标促治本,激浊扬清、革弊立新。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纪律底线规定,重拳出击,铁面执纪,让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全方位支持派驻纪检组监督工作,着力将领导干部的日常事务和局系统“三重一大”事项置于监督之下,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要发挥“三项机制”导向作用,鼓励激励广大年轻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优化统计队伍结构,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忠诚、务实担当、清正廉洁的统计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