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榆林市统计局官网!  今天是

 |  无障碍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公告资讯  >  统计分析
榆林市人口发展十大特点
文章来源:     浏览量: 3802   发表时间: 2021-05-28 10:59:22.0
打印本文

——榆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解读

习总书记说:“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变动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之一,也是判断一个地区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榆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面反映了全市人口的基本状况和10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为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顺利完成“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提供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一、常住人口平稳增长,家庭规模有所缩小

1.常住人口增加27.34万人,年均增长0.79%。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362.4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14万人相比,10年增加27.34万人,增长8.16%,年平均增长率为0.79%,比前一个1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上升了0.32个百分点,增速有所加快;常住人口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四位,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进两位,占比提高0.19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和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

全市常住人口平稳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市二孩出生人数明显增长,有利保障了市出生人口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而近10年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年度死亡人口远远少于出生人口,使得全常住人口保持了稳定的自然增长;另一方面10年来全市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营商环境不断向好,人居环境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吸引了外市、外省人口来榆就业、创业、居住,同时也让以前流出去的当地人口重新返回榆林。

2.家庭规模有所缩小,户均人口为2.51人。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1.9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31.1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1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59人。家庭户规模均低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

家庭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一是全市农村地区劳务输出人口增加,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多;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年轻人更愿意独立居住,独人独户二人户增加。

二、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

3.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为112.49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1.89万人,占52.94%;女性人口为170.59万人,占47.0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2.4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88相比,上升0.61。常住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常住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男女比例失衡主要原因,一方面与居民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榆林作为能源城市,工业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为男性的客观事实相符。  

4. 人口年龄结构“两头扩大中间缩小”,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7.59万人,占21.41%;15-59岁人口为225.46万人,占62.20%;60岁及以上人口为59.42万人,占16.3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33万人,占11.1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少儿人口增加24.23万人比重上升5.49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0.52万人,比重下降11.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23.62万人比重上升5.71个百分点。全市少儿人口占比均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比均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由此可见,10年来全市分年龄段人口占比呈“两头升中间降”趋势,人口年龄结构“两头扩大中间缩小”,少儿人口增加,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例双下降,社会抚养压力逐步加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5. 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文盲率下降。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年,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0.81年;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2.6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2.25万人,文盲率由7.43 %降至6.25%,回落了1.18个百分点。

6.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成倍增长。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达到54.93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29.3万人,增长1.14倍,其中大学专科31.22万人增加13.28万人,增长74.03%大学本科22.77万人,增加15.28万人,增长2.04倍,研究生0.94万人,增加0.74万人,增长3.54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0.76万人上升为1.52万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高学历人口的增加以及文盲人口的减少,说明榆林率先在全省开展15年免费教育,全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大力推进“教育强市”、人才强市”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市常住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仍低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今后仍需持续深化教育改革,重视农村人口的教育状况,进一步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化发展,不断提高全民人口素质

四、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流向依然为流出

7. 人口流动更趋活跃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191.55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34.24万人,流动人口为157.31万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6.38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40.93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88.81万人,增长86.45%;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0.87万人,增长1.56倍;流动人口增加67.94万人,增长76.02 %;人户分离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52.84%,流动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43.40%。榆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8.人口流向依然流出,与人口差距在缩小

2020年榆林公安户籍人口为385.89万人,比普查常住人口多23.41万人,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公安户籍人口364.5万人,比常住人口多29.36万人,说明市人口总体流向依然为流出,但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距在缩小。

人口向城镇、城市和经济发达县区集中明显

9. 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镇、城市流动趋势明显。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23.28万人,占61.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9.20万人,占38.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64.39万人,乡村人口减少37.06万人,城镇化率提高了14.19个百分点。10年来全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镇、城市流动趋势明显。但城镇化水平依然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今后应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统筹城乡融合展,进一步推进榆林新型城镇化建设更高水平发展

10.人口向县经济发达县区集中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按区域来看,北六县为280.69万人,占77.44%;南六县为81.78万人,占22.5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北六县增加48.98万人,增长21.14%,南六县减少21.65万人,下降20.93%。北六县所占比重上升8.3个百分点,南六县所占比重回落8.3个百分点。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有4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增加,分别是榆阳区增加33.0万、神木市增加11.64万、靖边县增加3.31万、定边县增加1.97万人,人口向经济发展较快县区流动的趋势明显。

这次人口普查,真实反映了榆林人口发展的特点和人口变动的趋势,也反映了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应积极研究分析这些变化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控制合理的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