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榆林市统计局官网!  今天是

 |  无障碍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公告资讯  >  统计分析
乘风破浪立潮头 勠力同心创佳绩
文章来源:     浏览量: 4052   发表时间: 2021-04-02 15:05:59.0
打印本文

——“十三五”时期榆林消费市场发展成就回眸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五年,也是消费市场面对挑战砥砺前行蓬勃发展的五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深化,需求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全市消费步入提质增效、提档升级良性发展通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消费市场繁荣兴旺,成绩斐然。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全市消费市场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增长压力贯穿始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超出预期。“十三五”伊始,受2015年煤炭和石油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市场需求不足,各个消费领域的增速以较大幅度回落,市场开局持续低迷。2020年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国内外经济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消费市场受到巨大冲击。但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全面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着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消费市场最终顶住了压力,受住了考验,呈现出“开局低迷、奋力攀升、稳中趋缓、断崖下降,逐渐回暖”的态势,“十三五”实现完美收官。

消费总量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间,榆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计3085.7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5倍。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54.30亿元,较2015年增加177.3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仅次于西安、宝鸡和咸阳,年均增长6.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0.8个百分点。

图一:“十三五”时期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及增速

流通行业迅速扩充。“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流通渠道不断拓宽,四大商贸流通行业快速发展。2020年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实现2168.48亿元512.85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2.1和1.6倍,年均增长25.5%9.8%。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实现19.88亿元、67.09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5和1.6倍,年均分别增长9.0%、9.6%。

二、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消费动能进一步增强

市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企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榆林非常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和市场主体的培育支持,通过鼓励新建项目、引导产销分离、持续开展“破难查漏专项行动”、公开发布“五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行榜等方式,激励和培育商贸企业快速发展,同时加强跟踪服务,积极争取中省金融支持政策和企业发展补贴,支持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市场主体迅速成长,商业经济不断发展繁荣,涌现出国贸、恒生、榆星、广济堂等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同时引进华润万家、永辉、万达、苏宁、海底捞等全国知名企业。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个体)共773户,其中企业644户,个体129户,较2015年净增145户。分行业看,2020年批发和零售业545户,住宿和餐饮业228户,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110户、35户。

图二:“十三五”时期限额以上单位数量及净增

                                                                                       单位:个

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企业的规模、效益都显著提高,远远超出历史水平,贸易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榆林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2020年末,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批发和零售企业101户,较2015年增加66户,其中,批发业增加50户,零售业增加16户;营业收入过千万元的住宿和餐饮企业41户,较2015年增加25户,其中住宿业增加13户,餐营业增加12户。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43.79亿元,是2015年的4.1倍,年均增长达到33.1%。

三、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品质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同时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20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59元,比2015年增加6854元,年均增长6.4%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直接助推居民消费能力水涨船高。随着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可购买的商品种类在增加、质量在提升,同时可享受的服务更加完善,居民的消费观念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逐渐转变、消费需求从温饱型消费需求向小康型消费需求蜕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品质进一步提升。

吃类商品持续旺销。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吃类商品销售持续快速增长,且种类日益丰富、结构更趋合理。2020年,全市限上吃类商品零售额25.74亿元,是2015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7%,其中,限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11.7%、3.7%、12.7%,分别高于限上商品零售8.4、0.4、9.4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商品中,粮油类、肉禽蛋类、水产品类、干鲜果品类分别年均增长9.9%、19.2%、21.7%、35.9%,从占比看,粮油类较2015年下降3.4个百分点,肉禽蛋类、水产品类、干鲜果品类分别提高了4.3、0.2、6.3个百分点。

文化类商品增长较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书香榆林”和“新三风”建设,大力提倡“全民阅读”,文化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文化类消费不断升级。“十三五”期间,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响制品类商品限上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13.6%、6.7%、8.9%,分别高于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10.3、6.4、5.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年均增速41.6%,是各类商品中增长最快的。

汽车类销售成为热点。进入大众消费新时代,以汽车为代表的耐用商品越来越多进入普通家庭,城镇、农村居民百户汽车拥有量由2015年末的21.9辆、8.5辆增加到2019年末的34.9辆和24.7辆,年均增长12.4%和30.6%,对扩大消费市场规模贡献巨大。“十三五”期间,全市汽车类商品限上零售额年均增长3.3%,2020年成为占限上商品零售比重“No.1”的商品,对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达35.5%。特别是随着“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新能源汽车备受欢迎,2020年较上年增长高达7.7倍。

服务消费成为潮流。随着居民视野不断开阔、消费观念持续改变,消费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消费形态由实物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变,人们对服务消费、精神消费等无形商品的需求更强烈。一是餐饮消费迅速扩张,外出就餐已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限上餐饮收入12.03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4.7%。二是旅游消费大幅提高。伴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旅游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乡村游、自驾游成为旅游新热点。2019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为4935.23万人次和276.57亿元,是2015年的2.5和2.6倍,年均分别增长25.5%和26.6%。三是与个人发展和享受相关的支出增长加快。2020年,全市居民消费支出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年均增长分别为8.5%、2.5%和4.8%。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3.3%、10.7%,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0.8、2.5个百分点。

四、消费业态百花齐放,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总量跨入四千亿方阵稳居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一。市委政府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多元化的市场格局逐渐形成,新经济不断涌现,消费业态百花齐放,商贸经济蓬勃发展。

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强劲。“十三五”时期,消费市场加快转型升级,陆续形成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新模式,为榆林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尤其是聚合了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快速发展,吸引客流人数较多,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榆星、万达2户符合统计标准的城市商业综合体。2020年,在统城市商业综合体营业面积达9.9万平方米,全年客流量1500万人次,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4亿元,同比增长33.3%。

连锁经济快速发展。连锁经营实行集中统一化管理、标准化商品与服务、专业化分工,以及集中化采购与配送等形式,它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扩大销售,实现低成本经营,减少经营风险,从而使连锁企业具有价格优势、服务优势和便利优势的特点。“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推动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商贸企业连锁经营取得快速发展。2020年我市共有广济堂、中和堂等批零连锁经营企业8家,拥有门店447个,5年来增加连锁企业5家、门店271个,合计实现商品销售额103.30亿元,是 2015年的1.1倍,年均增长0.7%。

商圈经济欣欣向荣。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消费品质快速提升,商圈经济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万达为核心的高新区商圈、以榆星广场为核心的西沙商圈、以国贸荟为核心的老城商圈和以国贸邻里荟为核心的东沙商圈的“四大商圈”、以及以物美、恒生、新家源等大型商超为主体,四海等便利店为补充的商圈体系。依托日益成熟的商圈体系,星巴克、海底捞、中影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入驻榆林,带动了传统消费,推进了业态融合,激发了消费需求,也提升了榆林的区域竞争力。

五、区域发展差距改善,市场发展进一步协调

受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榆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同样消费市场城镇好于农村、北六县强于南六县成为常态。近年来,市委政府倡导各级发展特色经济,区域发展差距逐渐改善,消费市场得到进一步协调。

城乡消费差距缩小。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环境日趋改善,加之农村电商迅猛发展,农村消费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城乡消费差距大幅缩小2020年限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29亿元,是2015年的4.4倍,乡村年均增长34.3%,乡村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3%,较2015年提高了16.8个百分点,城乡消费比由2015年的15.22降至2020年的3.34,城乡消费缩小了11.98。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55元,相当城镇居民的比例由2015年的49.6%提高到2020年的56.0%,年均增长5.3%,比城镇居民快2.6个百分点.

南北消费占比拉近。从区域发展看,12个县(市,区)消费品市场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虽然南小北大的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但是南北发展距离进一步拉近,更加协调。2020年北六县社零总额实现570.18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年均增长6.1%,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南六县社零总额实现84.12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9.5%,高于全市3.0个百分点,南六县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北六县。2020年南北占比分别为12.9%和87.1%,与2015年相比,南六县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北六县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图三:2015年与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南北结构对比

image.png

“十三五”时期,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消费市场繁荣兴旺,榆林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十四五”,随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榆林将构筑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消费转型升级、扩容提质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将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征途漫漫再启程,惟有奋斗更添彩。下一步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格局,在新起点上谋划和推动消费市场实现量与质齐飞,要加快完善现代流通体系,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通过扩大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激发居民消费愿望,带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贸易服务业科

撰稿:张润梅

2021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