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榆林市统计局官网!  今天是

 |  无障碍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公告资讯  >  统计分析
服务业承压转正 新动能势头明显
文章来源:     浏览量: 3978   发表时间: 2021-02-18 09:00:09.0
打印本文

 ——2020年榆林市服务业运行分析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来陕考察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服务业迎难而上、持续恢复,呈现出逐季攀升、稳步复苏的态势,最终实现正增长。

一、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转正、占比提高

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61.55亿元,同比增长2.6%,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2.9、6.1、13.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三,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8%,较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下降0.2%、11.7%,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5.0、9.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同比分别增长8.4%,4.4%、9.4%,较前三季度分别提高4.5、1.4、3.7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同比下降7.7%,降幅较前三季度略微扩大,非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2.1%,与前三季度持平。   

二、服务业发展回归常态

服务业在年初遭受巨大冲击后,持续恢复、奋力回升,最终涅槃重生,重要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已然回归正常。

(一)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今年规上服务业持续逆势增长,营业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1-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2.87亿元,同比增长19.7%,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5.9、17.6个百分点。

(二)客货运周转量逐季攀升。2020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4.9%,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1.8、7.0、22.5个百分点;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8.2%,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2.1、7.8、8.2个百分点;航空客货运周转量同比下降39.5%,降幅较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2.7、8.2、5.8个百分点。

(三)人民币存贷款余额持续上扬。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37.88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20.12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提升7.2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0%。

(四)用电量平稳增长。1-12月,服务业用电量39.89亿度,同比增长8.8%,较前三个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了0.1、3.3、6.0个百分点。17个行业大类中13个正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四个行业表现突出,同比分别增长18.7%、11.2%、17.1%、15.6%。

(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扭负为正。1-12月,财政支出方面,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2.10亿元,同比增长0.9%,实现正增长,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提升2.5、6.3、7.8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需求持续向好

(一)投资合理增长。2020年,我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有效投资,稳投资成效明显。1-12月,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较一季度提高了19.9个百分点。17个行业有8个行业正增长,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0.4%,21.4%、215.8%、40.8%、216.8%。

(二)消费迅速回升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渐稳定,我市不断加快复商复市步伐,消费市场在经历年初的全面停摆后不断回暖、持续恢复。1-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54.30亿元,同比下降5.9%,居全省第2位,降幅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收窄5.3、8.3、18.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227.08亿元,同比下降5.9%,降幅较1-9月收窄5.5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统计监测的22类商品中,饮料烟酒类、五金电料类、家电电器及音响制品类、中西药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日用品类等13类商品表现较好,均实现正增长。

(三)进出口逆势增长。今年,在全球贸易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对外贸易成绩喜人,进出口双双实现逆势增长。1-12月,进出口总额18374万美元,同比增长26.6%,高于全省19.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5354万美元,同比增长169.5%;出口13021万美元,同比增长2.5%。

四、新动能势头良好

今年以来,在市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培育下,我市服务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新动能势头良好,支撑作用明显。

(一)快递业强势增长。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交易逆势增长,快递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服务业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动力支撑。1-12月,全市快递业务量1667.72万件,同比增长30.5%,较上年提高了15.2个百分点,今年较1-9月、1-6月、1-3月分别提升了2.5、14.5、35.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实现3.4亿元,累计增长37.4%,与上年相比,绝对量增长36%,增速提高21.7个百分点。

(二)现代物流勇立潮头。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创新驱动作用不断释放,现代服务业日新月异,依靠网络发展的新业态新经济活力尽显,“互联网+现代物流”增势明显。在“网络货运”企业强劲支撑下,1-12月,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1.52亿元,同比增长27.7%,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80%以上,成为规上服务业的“主力军”和“推进器”。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13亿元,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7%、101.6%。

(三)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受疫情冲击,实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而现代商务服务、电子商务却迎来了难得发展机遇,不但随着疫情稳定强势回升,而且取得了新的突破。1-12月,全市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68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升20.6、16.2、8.4个百分点。其中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58亿元,同比增长9.7%,较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全市电子商务加快发展,1-12月,自营电子商务平台数量较去年增加40%,自营电子商务销售额实现27.13亿元,较去年增长了1.9倍。

五、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在疫情“大考”之下,我市服务业攻坚克难,最终实现扭负为正,经济运行好于预期,但也存在几点不足。

(一)网络销售模式比较落后。随着网络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商平台对实体店销售的冲击严重,值得关注的是,1-12月全省限上网络商品销售额为705.13亿元,占限上社零的15.1%,同比增长29.6%。然而,我市限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1.78亿元,仅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0.8%,同比下降67.2%。可见,我市限上企业网销模式落后,市场受到挤压。

(二)互联网信息行业发展滞后。作为资源型城市,我市工业发展强劲,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互联网信息行业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少、经营差的特点,发展不容乐观。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库企业只有4户,且经营困难重重,1-12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500万元,同比下降44.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只有1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0万,同比下降86.4%,一年来恢复缓慢,仍然处于发展低谷。

六、发展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恢复,服务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有望进一步深入,发展潜能将进一步释放,必将助力榆林“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把握新发展阶段,着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领域,优化空间布局,集聚要素资源,强化政策举措,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提升能级、彰显特色,全面增强服务业的支撑力、竞争力和引领力,努力开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抢抓“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新机遇,坚持市场化导向,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打破有形无形壁垒,消除堵点痛点问题。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国际资本、公司来榆投资兴业。完善人才服务政策,用事业、舞台、预期广聚英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更为充沛的创新活力和创业动力。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要在发展新兴服务业上下功夫。瞄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新技术,培育服务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加快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促进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转化应用,加速重构传统服务的产业链、价值链。加快提升专业服务集聚水平,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提高知识密度、技术密度、人才密度,促进服务手段的高技术化、服务水平的高层次化,加速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重构。

(三)适应新发展格局,着力发掘服务业增长新动能。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稳定企业经营,促进经济内生循环。要注重对服务业产业集聚示范区的整合提升,要以平台建设为主线,以“网络货运”试点建设为契机,打造高能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引领和示范作用。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紧密结合,加快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建立健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不失时机地加快对服务业派生产业如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改造,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规模、质量和水平,全力挖掘增长潜能,助推服务业提质扩容,做大做强服务业经济。

 

 

                               贸易服务业科

                               撰稿:张润梅

                               2021年2月6日